0%

Hungry Heart

布鲁斯·斯普林斯廷唱起了《饥饿的心》。

Bruce Springsteen. Hungry Heart.

转换成中文后有一种夸张的(文盲式的)张力。

理所当然的,此刻耳机中正在播放的,正是这首《饥饿的心》。说来奇怪,六年前在小众电影里遇见的歌,居然又在《舞!舞!舞!》里遇见!在小说中,村上(或者说是林少华更合适)用“娓娓动听”来形容这歌。虽然意义被完美地传达了出来,呃,但毕竟还是用错了成语,所以,读到这里时,错位的不愉悦感从脊背腾起。无论如何,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末尾听 Hungry Heart 与 Like a Rolling Stone 这样的摇滚,早已不复了那种如同身处潮流之中的热情,而是另一种风味了。

说回林少华。此前曾有人这样痛斥林:正是林少华的翻译毁了村上!乍一看到这样的观点时,着实吃了一惊——无论在翻译时进行了何种程度的润色,又何至于达到“毁掉”的程度!至于“林少华化”的村上的作品究竟是否太过于追求中文化的美感而背离了村上原本的语言,这对于此时的我来说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毕竟我根本不具备讨论这个问题所需的知识。至少在两年前,我还认定自己对文字颇为敏感,面对文学自然该得心应手,现在想来简直滑稽!林的翻译始终非常令我喜欢。他翻译出的文字拥有一种特殊的腔调,这种腔调在村上不同的作品中营造出了多种微妙的氛围。在《且听风吟》中感受到的那恰到好处的疏离感,大概也是村上春树本身的语言与林少华的语言共同的产物。并非是日文原版「風の歌を聴け」就不存在这样的纤细质感,但是毕竟有着诸多细微的差别。这既可以说是优点,也可以说是再创作般的原罪。批评是评论家的工作,作为读者,我有权心安理得地欣赏林少华翻译的村上。

Hungry Heart 与现在有近四十年的距离,Like a Rolling Stone 则是五十五年。要将这些摇滚按照时间与文化一并穿起来,恐怕极其费时费力。于是,迪伦和斯普林斯廷先生,你们恐怕要继续作为我的“文化孤岛”在时间之海里漂浮一段时间了。抱歉啦。

P.S. Moon River 和 Autumn in the New York 这类的爵士,也想一并串进时间线里。同样浩大的工程。